我们在对空间、内容、形式、媒介关系的组织中,注重体验的转化,强调艺术与互动性,为观看建立丰富的视角……使观展本身就犹如一场精彩的游园体验。
结合使用需求,展馆分为四个区域,涵盖了展览展示、企业接待、职工文化活动建设以及休闲休憩等功能,我们用丰富的空间体验构成了这个以企业展示为主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由理性与感性共同构成——发展之路
缓缓步上的坡道,阳光穿过满载荣誉的“脚手架”洒在发展大事记的墙面。重新整合后的大事记突出以阶段划分,是为了符合观者在空间中的阅读结构;而“脚手架装置”是企业城市建设特征的艺术化表达,与荣誉、阳光、云影的流转共同构成一幅充满呼吸感的画面。
内与外、虚与实的对照——未来之窗
在充满蓝色的异形空间内,每一个由内向外延伸的窗口都代表了集团未来的可能,窗口里有着实的发展战略,也有象征勇气的天光;而从外部看,空间形态就如同充满能量的巨型晶体。
城市与模型的对偶——成就殿堂
在这里,项目模型是企业参与城市建设的力证,与窗外真实的城市景象一道勾勒出企业成就,同时也回应了内容上企业与城市的相互塑造。
全身浸入的空间置换——大美东湖
拨开水天相连的空旷,突破真实空间的距离,我们利用全身浸入的视听让观众在东湖盈盈一水的波光浪影中游走。
真实空间方位的链接器——穿越之境
搭载于二层的穿越之镜,是建立在真实地理关系上的城市超链接, 观众主动控制装置朝向来激活对应城市项目的影片,透过“望远镜”装置建立的观察视角讲述着城市的历史、瞬间、沉淀……
从感官出发的体验——自然生息
打开的顶面天窗,时而树影闪现、时而晚霞满天、时而星空闪烁、变幻着构建出时间……樟树叶散发出自然气味,与石头一块儿随意地散落在天井里,墙壁的摄影作品用眼睛捕捉了企业建设项目的细节之美,不知从哪传出的鸟叫与虫鸣,给人一个抽身而出的机会。
室外形态室内化——企业客厅
为了人在空间里的舒适度,在满足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似户外花园的室内种植,基于栽种分区形成的空间分隔保障了休憩交流时需要的私密感。室外吊桥的引入不仅联通了二层,丰富了空间里的观看视角,同时也成为了空间里的看点。
策展人 | 总设计师:李德庚
艺术总监 :周文斗
团队成员:关一为、杨率、马妍灵、徐晓茵、李嘉辉、付頔、白金、陈玲、徐诗涵、凌勇
空间设计 :王岩石、白婷
结构工程师:刘粟
新媒体设计 | Signal Alpha:张林、刘逸帆、周宇玄、豆聪、任泽昊、赵广霖、王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