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以退为进,用干净的白色和圆弧的形式作为建筑外观的主要元素。圆弧形式辨识度高,具有简洁、柔软的特征,解决了室内吊顶上设备管线纷乱的问题,与墙面,楼梯的造型均有呼应。白天,自然光线通过弧型窗户投射进来,室内氛围柔和;夜晚时候,圆弧造型与户外灯光结合,让整个建筑也起到强化品牌符号的作用。
入口通廊的顶棚由32榀轻质金属桁架支撑,间距1米,每3榀桁架对应一跨柱廊;金属桁架轻巧精致、简约克制、线条利落,将顶棚重量均匀地传递到现状建筑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逻辑。通廊下部的柱廊表面为深灰色质感涂料,柱间透视窗形式的展窗为空间增加了展示功能。入口廊道沿纵深方向密集的阵列式排布的桁架和展窗赋予了空间延绵不绝的韵律感,使人在行进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复带来的震撼体验上,延展了空间的旅途,带来奇妙的时空感知。
如果说柱廊采用的深灰色质感涂料是对现状建筑的呼应,那么纤细的桁架上企业VI色——金色的巧妙介入则代表了我们对于业主企业“福文化”的理解。出于对降低施工难度、减轻自重的考虑,使用聚碳酸酯板作为入口廊道顶棚围护材料;半透明材料在白天过滤强光、捕捉天空的微妙变化,夜晚内部点亮,暖光、金色与材料反射交相辉映、光影重叠,为空间赋予了幻化的庄严感。
“红门”的设计摒弃了风格的固化,而是回应具体的空间感知需求。使用抽象的三维曲面造型,以欢迎的姿态面向庭院;其光洁平滑的材料质感结合明艳的色彩,使视觉焦点与行为目的地得到统一。它作为传达现代审美的雕塑为空间体验带来惊喜,成为场地上生动的表情。跳脱的“红门”、低调的灰色游廊,精准地表达了办公庭院正式而平和的场所情感。
开阔的建筑屋顶与交通流线分离,在空间的时间性上缓慢甚至静止,我们希望通过设计的手段,使屋顶成为园区中的绿洲,为工作人员提供休憩、放松、互动的室外活动空间。
我们尝试一种策略性实施方案,提供一个简单、经济、美观、灵活、实用的景观模式,可以复制和应用于园区中更多的屋顶。设计通过“屋顶花园”和“移动景观”两个概念结合,为可持续地解决员工工作时间活动和屋顶绿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提出了用基本单元模块创造屋顶花园的设计策略,通过灵活排列4种不同的景观模块,应对不同条件的屋顶空间。4种单元模块在平面上的规格统一为800x800mm;为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模块在材料和高度上有所不同。第一种模块,架空屋面玻璃钢格栅模块,被设置在屋顶花园外围一圈,成为活动场所的“护城河”,给使用者以不靠近屋顶边缘的心理提示,起到日常使用的安全防护作用;第二种模块是与第一种模块同高的架空屋面,用防腐木板代替玻璃钢格栅,组合成屋顶花园的步行系统;第三种模块为450mm高防腐木板方凳式模块,组合成屋顶花园中能为人的停留提供服务的景观家具;第四种模块为650mm高玻璃钢格栅方凳式模块,与第三种模块结合设置,组合成屋顶花园的绿化区,满足植物所需的种植装置。以上4种模块的基础形态均为轻质钢结构的方凳式构件,便于制作安装、搬运维护。
屋顶花园的更新改造设计,旨在强化绿色办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交往互动,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对话,通过设计干预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此项目是集合了实验室、食堂、办公、展厅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空间基调以灰白为底色来衬托空间内部的色彩,同时利用金属、木以及色彩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了材质比例的调配以营造不同空间氛围。
一层以接待、实验室和食堂为主要功能,入口区域通过艺术处理将原有生产线上的油漆罐进行解构重塑,创造切面实现剖开效果,透明屏幕展示了内部流动的油漆,各种颜色的管道从中交错而出并给不同空间注入色彩。
前台由管道“注入”的色彩划分出红色区域,前台造型顺应流动效果做了环形设计;在入口区域还注入了蓝色的休息区以及明黄色的接待室;通往食堂的走廊门口是掀开的一截墙面造型,露出了内部被“注入”的橙色,和外部的灰色调形成明显的色彩冲击,强化了内部注入色彩的视觉感受;几处空间围绕着中庭的装置形成了生动的视觉效果,传递企业生产内容并形成记忆点。
开放办公区域以绿色、黄色及木饰面为主,内部也通过颜色划分出了会议区和窗边的休息卡座。独立办公室和大会议室运用了比例较多的木饰面与色彩搭配,营造轻松干净的办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