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堂之后,访客在电梯间继续其“旅程”。这里的设计语言与大堂呼应,延续使用白色和墨绿色的天然石材,只另增添了一层黑色的金属外皮。位于大厦9楼的总部接待中心上下跨度两层,由一道线条柔和的白色楼梯相连,螺旋上行,好似一个图像志。楼梯的体积近似一尊雕塑,但又充满动感,抽象而满怀个性。寂静与明朗融汇在一个单色的形态之中,有序而精简的颜色点缀既不打断流畅的效果,又增强了主体给人留下的印象。天花板上层叠的间接照明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张力之下,围绕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涌动的生命力发散开来。
在材质的选择中,设计师在入口接待区及东侧茶水间的装饰隔断部分,大量运用了镂空金属板,营造空间的通透感。
此外,考虑到律师在专业司法工作中严肃高压,接待层空间色调皆以柔和、质感的暖色设计为主,一方面体现职业属性的“可靠性”,一方面摒弃刻板严肃的行业印象,通过改造使室内环境变得更简约、年轻化,也旨在通过光与调的协调,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实现环境减压,达到沟通无间。
与一般行业属性不同,业主方主营业务为知识产权类法律案件,经常会涉及到多个纠纷案件同时开庭,客户的沟通和来访比较频繁;且后疫情时代,线上会议&开庭的需求也时常出现。面对“沟通”性质极强的功能属性,对于中小型独立会议区的需求、是本次改造的功能核心。
而原空间的6个会议室中,会议功能区面积较大、且利用率较低,造成了空间浪费,已然不符合业主方日常工作需求。
每个会议室均采用根据会议需求自由调控的雾化玻璃,搭配具有极佳隔音性能的隔断系统和具有吸音降噪功能的天花、地面材料,以保证会议室内外的声音隐私、视觉隐私,满足工作过程中的案件处理私密要求。通过设计促进社区意识,协作,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意识。我们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团队合作以及所有符合道德规范的活动。为了适应公司不断变化的空间需求,可以通过可移动的墙壁和家具轻松地将其适应特殊事件。线性方向为在主要会议空间之外的迎宾休息室提供了机会。
除了对外接待客户,考虑到中/小会议室的多场景使用,对内员工培训与开会讨论也是会议室常常面临的功能。为此通顶隔断的开合,促成了中小会议室的使用多变性。面向客户的区域,我们的客户希望为他们的访客提供一种混合的新体验。我们引入了一种好客的方式,用两个礼宾舱取代了传统的前台,接待员拿着平板迎接来访者并为他们办理手续(就像在头等舱休息室或知名酒店那样),然后把他们带到客户休息室或预定的会议室。
在高压繁忙的工作中,设计师也倡导律师们能够把工作和艺术相结合,营造浪漫艺术的工作环境,将画廊搬入办公室,从场地条件和客户特征出发,来赋予空间安静的氛围、优雅的姿态、独特的气质。整个空间模拟了美术馆的浅色背景,突出了艺术作品的丰富多样。特别是会议室外的巨大的四重画,这是艺术家朱金石的作品。重油色纹理与明快欢快的色彩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清晰愉悦的感觉。在设计上,唯一具有搭配作用的色彩鲜艳的材料是会议室的灰蓝色木饰面墙。它就像一个单独的块,放置在空间的中心,使空间的色彩发生变化,同时也映衬出浅色的绘画。与淡粉色画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兴奋和惊喜的感觉。
整体空间以现代、简约的创意办公风格为设计基调,以“科技”、“时尚”、“创造”为主题。
围绕商务接待、智能办公及休闲洽谈功能,将整个空间划分为,开放办公区,独立办公区,功能性空间及共享空间。
灰色与白色交互相应,简洁舒服,又充满了气质。
从门厅的左侧步入办公空间,迎面可以看到一处绿色造景,绿植搭配假山,把自然景观搬进了室内,非常的养眼。而入口隔断的背面,则为镂空壁龛设计,使该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为将空间的作用达到最大化,设计师对办公区域作了开放式的设计,开放式的办公区是高密度人员流动的地方,设计师关注于采光及空间的通透性。敞开式的办公环境,也便于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