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攻略

扭院儿 | 流动空间曲面墙,北京四合院逆袭新时尚

小筑 10-17 12:00:30

987
0
0



如果说故宫是北京的历史代表,胡同和四合院就是北京的文化代表。从世界各地来到北京的人,流连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院落中,寻觅着传统文化的最中意之处。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逐渐变成南来北往的人所占据的大杂院儿,曾经舒适的居住空间变得破败杂乱,旧城记忆也随之渐渐地消失。


如今,如何让合同和四合院重生,成了北京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课题。扭院儿,便是在这一大环境下,通过创新手法,让传统的四合院时尚逆袭,焕发出新的光芒。



这个位于大栅栏排子胡同的四合院,自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签,它不处于某个有名的地界,也不曾属于某位士绅官宦,犹如海滩上一颗石头,朴实内敛,静静地躺在那里。


然而,当你走进院内,却发现是另外一番光景:连绵砖道如流水瀑布,铺洒的白色卵石似花圃,曲面的墙体,流动的空间,让传统破旧的四合院,有了新潮时尚的烟火气息。


- 方案设计 -

传统四合院的方正感让人有一种秩序、刻板和封建的感觉,为了打破这种等级化,设计师的第一想法是,让这个四四方方的老院“扭了起来”。



四合院的格局保留完整,但在这个院子设计了两个曲面墙,看着像两个小山丘,从四合院的东北角一直延伸到西南角。空间有起有伏,高低错落,让原本方正的院子瞬间变得灵动而活泼。



四合院的正房设置了扭院儿的主卧,东西厢房是两个次卧,南屋变身为厨房和就餐区;中间的庭院即是休闲区,卧室内设计了可嵌入墙体隐藏起来的床,可以兼做会客和居住两种模式。


△公共活动模式


△生活居住模式


四面房屋的砖墙已经拆掉,替换成了南北屋的落地玻璃,以及东西屋的木格栅墙。这种对于老四合院的去封闭化的改造,希望让这个空间更加灵动、自由、开放。





扭院儿并不是所谓的“新中式风格”,更不是舶来的日式茶室;它也似乎不属于任何时间节点,因为它的扎根在老北京最有烟火气的胡同里,而现代简约的内饰风格又似乎从未来穿越而来。




- 实景呈现 -

项目位于北京大栅栏街道的排子胡同,原本是一座普通的单进四合院。改造的目的是升级现代生活所需的必要基础设施,将这处曾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小院儿,转变为北京内城一处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





规整格局之下的扭动

此次改造的任务是:改变原本四合院的庄重、刻板的印象,营造开放、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基于已有院落格局,利用起伏的地面连接室内外高差并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让内外空间产生新的动态关联。






隐于曲墙之内的是厨房、卫生间、库房等必要的服务性空间;显于曲墙之外的会客、餐饮空间与庭院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室内外地面均采用灰砖铺就而成,院中原有的一颗山楂树也被原地保留在扭动的景观之中。







使用模式之间的扭动

小院儿的使用,主要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保留了居住的可能性。四间房屋可被随时租用来进行休闲、会谈、聚会等公共活动,也可以做为带有三间卧室的家庭旅舍。整合式家具的变化,用来满足空间场景的这种弹性切换。





东西厢房也是一个可变空间,它是在原有木框架下嵌入了家具盒子。木质地台暗藏升降桌面,既可作为茶室空间,也可以作为卧室来使用。北侧正房也设有翻床家具墙体和分隔软帘,同样可以满足这种多用需求。




光影与材质的互动

扭院儿在东西屋的设计中采用了大量自然的木元素,木格栅保证私密性同时,能够让阳光透过,从日出到日落形成了光线的交响曲。从砖瓦屋顶到釉面砖,看似传统的材料却塑造了一个暗藏玄机的四合院空间,一切都源自深刻的思考。





院子是“四合院”这种建筑类型生活乐趣的核心所在。而“扭院儿”就是在维持已有房屋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局部关系的微调改变院落空间的气质并满足多样的使用,让传统小院儿能够与时俱进的融入到当代城市生活之中。







- 结束语 -

人和自然的交融和互动是扭院儿所强调的。很多来过扭院儿的人最钟情的正是这种“喧嚣都市中的一方宁静”,随着进院和出院,就完成了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的自由切换,也体现出一种大隐隐于市井之中的精神。


由于空间和功能的灵活多样性,扭院儿既可以成为家人朋友茶叙、休息的空间,也可以成为商业会议、产品展示、文化沙龙甚至烧烤聚会的场所。


正因为其隐于市井的静谧和灵动,使得它成为了各界“踏雪寻梅”慕名前来的地方。这也令人感叹,传统生活空间并非被人遗忘,好的设计与构思会引得更多人发觉宅院之美。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扭院儿民宿改造

项目地点:北京市西城区排子胡同

建筑面积:161.5平米

建筑材料:灰砖、竹木、橡木板、鹅卵石

空间功能:客厅、客房、厨房、餐厅、户外庭院





故事还在继续 ...

To Be Continue


住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