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山里的孩子,总向往着山外的世界,长大后,山外的我们,却怀念起山里的宁静。想当年的村落小院,烟雨挂在古老的屋檐,石板覆满绿苔,青瓦飞檐是稳稳的幸福。
后来,多少人辗转漂泊,成为了光阴的追随者,几经翻覆,再回不了旧时人家。但40岁的老鲍却毅然回到了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做起了一件“80岁想来都会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他邀请裸心堡、裸心谷的设计师吕晓辉重新设计了自家的老房子。历经整整两年,七百三十个日日夜夜,2017年秋天房子终于建成。后来又试营业一年,三秋美宿,三秋盼兮,终于姗姗而来。
业主老鲍是书画收藏家,有着极高的审美。三秋,则是他的祖宅,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改造,能够让这片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房屋外貌该如何处理,才能完成与其他农舍的衔接?空间该如何规划才能最大程度地去芜存青?哪些元素可以被利用,哪些需要被重新设计?如何通过作品去承接乡村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 方案设计 -
▼
三秋美宿位于莫干山的一个小山谷里,老宅背靠青山竹海依山而建,前面是零散分布的居民房屋,旁边不远处有一条村级公路和小河,整体环境较为原生态。
如何协调狭窄分散的场地关系,是设计改造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设计师首先对整体房屋功能做了重新规划布局,入口处的1号楼主要是接待和后勤,右侧的2号楼为艺术展厅,背后的3号楼则主要是客房。同时,在景观朝向好的地方,还设置了观景台。
设计师保留了老房子的木结构,原有的木梁木柱在房屋内部依然清晰可见;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导致墙角潮湿,设计师在房子的前后都留有足够的间距,并根据需求增加了部分阳光房和观景露台。
建筑的外观依旧是白墙黛瓦,不同的是局部增加了当地特色的石墙饰面;扩建的辅助房屋则大部分采用轻钢结构,大面积的玻璃窗大大改善了室内的采光效果,让室内环境不在阴暗潮湿,同时也将前方的美景一收眼底。
- 实景展示 -
▼
改造后的三秋美宿素雅质朴,和周边村庄房屋完全融为一体。设计师通过观察村中大量的老宅,提取主要的建筑元素,利用局部改造将他们重新安排在原来环境中。
青砖黛瓦,阡陌纵横,三栋小楼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湿润的空气里还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柴门半掩,沿着被春雨冲洗过的水磨石阶拾级而上,有种误入山野人家的错觉。
推门而入,自是另一番光景。整个环境的陈设简约却又恰到好处,粗粝的墙面带着些岁月的颗粒感,白净的墙体融入了现代的简洁性;石围墙和竹篱笆既环保又朴素,给人一种安心而温润的质感。
既然是自家的老房子,这里处处留有老鲍小时候的记忆,因此在设计时,便尽可能地保留了很多原有的物料。旧时的砖瓦、青石、竹枝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散落的石子或许是曾经等待父母归来的路……
外挑的阳台,让室内客房有了更多欣赏美景的地方,而挑出的屋檐则为阳台提供了很好的遮风避雨;原有杂乱的空地,如今则成了聚会聊天的绝佳场所,躺在舒软的沙发上,享受室外阳光的沐浴,别有一番滋味。
为了客人居住和使用的舒适度,也考虑到业主商业回报的可能性,最终三秋配备了 11 间风格不同的客房,一间餐厅加带壁炉的大客厅,一间会议室,以及两个视野开阔的户外大露台。
推门而入,室内抛光的水泥,充满干净而温暖的质感,歪歪斜斜的老木梁成了这首诗最美的韵脚。大片的玻璃把风景借来装饰了窗,也让光影成了这里的主角,让每一帧画面,都有了电影的质感。
为了满足使用功能,设计师用玻璃与钢架将主屋东、南、西面的部分院落包围进室内,从房屋原框架向外延伸,顶面采用老木梁支撑、小灰瓦覆盖,使增加的部分与原房屋融于一体。
玻璃带来的柔和的透明性,帮助旧屋完成了从晦暗到明亮,从沉重到轻盈的渐变。与之带来的,是光影的艺术。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通透的大厅与餐厅之间,桌椅板凳,甚至是人,都形成了完美互动。
三秋的房间,依旧是将粗糙原始的梁柱裸露在外,轻易地便能在这些老物件上找寻到过往生活的痕迹。破落的墙体已经无法满足改造的需要,但屋内的木结构依旧完整,设计师将其完好保留,变成了现在客房的横梁立柱。
房间没有多余的装饰,所有的房间都做到了双向通风并安装吊扇,暖通系统采用节能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最大程度降低耗电量;温馨的原木风,是用言语无法描述的和谐。
除了保留下来的原始木头屋架和柱子,房间的地台与家具也全部采用回收旧木,经过手工细细打磨之后再封上进口木蜡油,以显露纹理,并保留原始的木头触感。
洗手台间台面的水泥配比也极为讲究,反复调配成型之后,在经过手工抛光三到五遍,最终呈现光滑如大理石的效果。所有的施工,未曾使用一滴油漆,完工即可入住。
- 结束语 -
▼
改造后的三秋,依旧是石头垒的地基,白墙、灰砖、小黑瓦,虽外观上与其他农舍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他隐而不彰的美,才是最令人着迷。
在乡村改造和建设中,延续乡村的脉络比改变乡村更有意义。
我们始终认为:设计一定要和乡村发生关系,一是要在地化和绿色生态,建筑要与当地的村落环境相融合;二是要把就业的机会还给乡村,用本地的材料做装修……
所以,在三秋的改造过程中,从里到外落实了三个 75% 的生态环保理念:75% 使用当地材料建造,75% 可再生材料建造,75% 雇佣当地人建造。
设计师始终坚持不切断在地的建筑脉络,不做外表华丽的建筑,不做违背自然的设计,希望通过老房改造的这一行为,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找回对土地的自信。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莫干山三秋美宿
项目地点:德清县莫干山镇庙前村干庙坞三组15号
建筑面积:2500平米
装饰材料:清水混凝土、防水涂料、石材、木材、钢材
空间功能:接待大厅、餐厅、客房、茶室、观景露台
故事还在继续 ...
To Be Continue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