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攻略

NEOBRIDGE 桥酒店

小筑 11-15 11:23:24

1612
0
0



这栋待改造的小建筑位于曹家渡,面朝万航渡后路和圣弥额尔天主教堂,背靠苏州河畔的住区花园。它本来就是一座小旅馆,夹在两栋临街高层住宅之间,像一面高墙上的缺口。


改造前现状 


门前院后的反差对峙在这“缺口”上,就像用筷子轻轻夹着的汤包。我们的挑战是在保留原体量和轮廓不变的前提下,开辟一个极度舒适的戏剧性空间。





1/4 . 桥的起源 - BRIDGE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原建筑层高低矮,与街道短兵相接,十分压抑,地下室封闭不见天日。


大堂初始状况:净高2.6米,中间挑空,地下室封闭非常压抑


我们决定首层地板全部打开,形成一个上下通高的大洞穴。在洞穴中临空架起一座小拱桥。


空间概念草图 


桥下是完全开放的,是城市向内的延伸。人们一进门就能从侧面的旋转钢梯走到桥下去,在这水底觥筹交错。 


模型


拱桥一定程度上代偿掀掉楼板后对挡土墙的剪力支撑,避免增加其他斜撑。




Under the Bridge 酒吧 Photo 


酒店则藏在桥的彼岸,和城市保持距离。原先直面大街的大堂被挪到背后,面朝的苏州河畔的花园。


首层改造前后对比



彼岸幕帘


办理入住的小客厅被挪到桥对岸,窗外对着苏州河畔的花园 


过桥是个仪式,桥上的人也许会被桥下注视,桥上空两侧的墙开了槽——经过精细的视角计算,在房间里能窥见谁走过了这座桥。 



 模型


桥两侧客房窥缝


在窥缝中,对面房间偶尔对视 


泡澡时也不错过酒吧的风景 


“下桥打尖,过桥住店,酒店就叫BRIDGE吧。” 

酒店老板格桑说。






2/4. 水岸与瀑布 



空间和材质里的隐喻,都围绕着“桥”的场景来展开。如把城市比作人造山谷,我想用材质将这个夹缝中的建筑与旁边区别开来,造一股山谷中的瀑布。


桥走进瀑布里, 空间概念草图



这座瀑布在室外是由玻璃砖做成的,仿佛屋顶上粼粼倾泻。在裙房退台处,玻璃砖间隙错动,就像溅起水花——当然也是为了院子通风——最终汇集成三股水帘卡在四根混凝土柱子之间,即透光又私密。



二层客房进深大,离街进,玻璃砖瀑布墙透光且隐私 


玻璃砖水帘卡在混凝土柱子上,刻意保留改造的痕迹



不同角度和光影反射下呈现像素化的粼粼水流效果 


同样的意向室内外一以贯之,用材质表现出桥两侧的瀑布,水底和水岸。


墙上混凝土刮出流水质感


地下天花波纹不锈钢暗示水面,也化解净高的压抑 


混凝土材质不同表面处理,表现桥上桥下水的不同形态:


混凝土不同完成面处理 


水流的暗示也在每个房间中:洗手间的墙面使用手工烧制的青色釉彩砖,奇特之处是,透过淋浴间的水纹玻璃,融化色彩和光影,就像缓慢流动的河。希望客人就像这水流一样,有势能牵引流淌,汇聚到桥下的公共空间去。 



手工釉砖水纹


水流浴室也受艺术摄影的喜爱  


其实材料交接本身就很令人着迷:当每种材质赋予语意时,就成了空间的修辞。


瀑布墙面转角 


保留了原本Travertine楼梯,扶手换成钢板


楼梯底下放了一个月亮 


定制扶手


狮子哥原本是旧建筑的门卫,保留下来搬家到“水下"了 


桥底,墙,柱子,不锈钢板的交接


桥与瀑布


水与铁


水与钢 





3/4. 戏剧性、实用主义与建构



桥和瀑布的故事告一段落,建筑改造毕竟是个务实的工作。其实几乎所有做法都是实用主义的。


标准层平面改造对比



平面布置图


客房模型 


房间的布局调整是一场在小空间中与现有管线管井的博弈。客房结构净高矮,所以直接采用原混凝土裸顶,空调和管线整合尽可能集约,减少吊顶区面积。


客房干湿区空间被拆解重组,视觉更宽敞




空调管线吊顶区和洗手间整体做成“嵌在房间里的盒子”,与天花板留出一条缝——它既是空调出风口,也是洗顶灯。




风口构造 


在这酒店里找不到任何一块百叶:所有的进出风口都藏在材料交接的缝隙里。也不是设计有多高明,我开玩笑说,只是空间正好小到没地儿放百叶了。


所有风口藏在材料交接的缝隙中 


化解小空间另一个诀窍,是大到容纳整个室外景观的取景窗。北侧窗外是苏州河的青绿,南侧则是教堂的橙红。



改造前后对比 


南侧飘窗构造有一些讲究:两侧凹进的长条开启扇,可以形成风压通风,但开启与否并不会影响立面效果,从外看每个房间就像就嵌在玻璃砖瀑布里的玻璃盒子。




飘窗细部 


原本高耸的混凝土女儿墙挡住了教堂的风景,把裙房退台改造成玻璃砖围合的院落,玻璃砖错动缝隙用于通风。


改造前后对比



院子有个隐藏彩蛋,隔墙不封死,留一个错缝:说不定与隔壁的目光不期而遇。



光从隔壁院子洗刷进来 


还有一个彩蛋房型。原本窗户对面就是隔壁住宅楼的山墙,开窗就跟面壁思过似的。于是我们装了一个楔形飘窗,镶上镜面,把山墙夹缝外的光和风景反射进这个黑匣子。


模型


窗口反射 


后来格桑说,这不就是剧场一束光么,要不干脆放飞闷骚吧。我说好吧,随你怎么折腾好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墙纸搭配系列:



格桑的朋友艺术家叶子乐房间壁纸搭配,每层都不一样 





4/4. 幕后花絮 




2020年7月,设计开始的两年后,桥下酒吧(Under The Bridge Bar)的酒架逐渐摆满了。在当初脱口而出“Bridge”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小改造却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


U.T.B. 酒放满了 


桥下欢愉


回想起来,BRIDGE是我们至今做过的最安分保守,却最顺势而为见招拆招的项目了。


桥下欢愉 


回想起来,BRIDGE是我们至今做过的最安分保守,却最顺势而为见招拆招的项目了。



焊接分段步骤 


为了把拱桥尽可能做薄,要同时平衡拱高和拉着行李过桥的舒适度。力学模拟和手算之后,还在现场做了近3吨的水泥袋荷载实验:在桥上四十个人叠罗汉的时候,至少还是稳固的。



桥实验花絮


站半个Team上去还是不在话下的 


最后我也有个遗憾: 最初设计的logo是一个kiss,可以被印在枕头,毛巾,手帕,纪念品带走,就像一个秘密吻痕 。但还是被业主调整了。


“以免引起一些误会而导致家庭矛盾”。


呃,好吧。



改造工程跨越疫情终于收尾,所有遗憾与不足也沉积成项目的一部分。NEOBRIDGE 到底是什么?——链接城市与人的桥,短住落脚和日常欢聚的水池,人造山谷里的瀑布,一万人造访一百次的岛屿。——作为空间的实验,才是刚刚开始。





项目信息

项目面积:2100 

主持建筑师:熊星

设计团队:熊星,曹奇琛,陈墨,雷昇,蔡庆瑜,张蕾,黄子爱,黄文轩,杜嘉希,陶一兰,陶原,李雪姿,岳麓(视觉),王誉初(模型)

结构顾问:华怀宇

强电顾问:罗颜

给排水顾问:李学良

软装:悦禾空间设计,格桑,叶子乐






故事还在继续 ...

To Be Continue

住友评论

全部评论